完全无人驾驶出租车开进了上海市区!记者实探

  • 来源:企鹅电竞电脑版网址
  • 发布时间:2025-08-07 01:20:16
  • 型号:完全无人驾驶出租车开进了上海市区!记者实探
  • 产品类别:户外常规屏

上海在7月下旬发放了新一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意味着上海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迈入常态化、规

  上海在7月下旬发放了新一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意味着上海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迈入常态化、规模化新阶段。8月,上海市区首次出现了面向公众常态化运营的Robotaxi(出租车)服务,这些Robotaxi参考出租车收费,并实现了“无安全员”“车内只有乘客”的“线日,记者在上海市浦东新区花木街道全流程体验了

  Robotaxi。该款Robotaxi的召唤类似网约车,上车后通过语音和屏幕向乘客传达信息。车辆全程自主操控,遇红灯提前缓刹,流畅避让行人和来往车辆,转向时匀速丝滑,如同老司机般稳健自然。

  日前宣布,8月1日起联合锦江出租在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桥和花木两大区域落地全无人Robotaxi,运营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早7:30至晚9:30——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上海市区范围内首次出现完全的Robotaxi。8月4日下午,

  时报记者来到上海市浦东新区花木街道上海科技馆南侧道路的“锦绣路世纪大道(上海科技馆)”公交站,用小马智行APP呼叫了一辆三座SUV的Robotaxi,行程终点为浦东新区人民政府3号门。约5分钟后,APP显示有车接单。

  这段约1.3公里的行程要经历5个路口和1次掉头。记者体验发现,该辆Robotaxi总体上以匀速行驶。当前方路况良

  ,它会逐渐加速;若前方有车辆压线行驶时,它能迅速做出一定的反应,提前减速并调整行驶角度,整一个完整的过程较为平稳,无显著的顿挫感。在经过十字路口,该辆Robotaxi会提前减速,左转时也一气呵成。

  时报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该款运营车是雷克萨斯RX,搭载了小马智行第五代无人驾驶系统,融合了7个摄像头、4个和4个毫米波雷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车周200米全域视野,保障行车安全。“小马智行通过基于强化学习范式的世界模型(PonyWorld),打造适用于各类车型及应用场景的虚拟司机(VirtualDriver),已实现50万小时全场景、全天候、全无人驾驶运营。世界模型每周可生成100亿英里的测试数据,帮助虚拟司机自我演进和模型训练,实现超过人类驾驶10倍的安全性表现。”戴敦峰表示,小马智行在全球已累积了超过5000万公里的无人驾驶路测里程,在包括极端天气、复杂路况在内的各类场景中,充分验证了技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行程末尾的掉头时,该辆Robotaxi反应略慢。周围经过的车辆主动让出道路时,它再三“确认”安全后徐徐掉头。

  时报记者,目前小马智行Robotaxi的运营范围最重要的包含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啦啦宝都购物中心、世纪公园、浦东足球场地铁站等地标场所,价格参考上海市出租车的计价标准。运营首日早上7:30开放后,仅12分钟就迎来首位打车乘客,当天大部分车辆也都处于接单状态。

  事实上,市民搭乘Robotaxi并非一件新鲜事。近几年,上海嘉定、临港等多个地区已出现类似网约车运营的Robotaxi,但副驾驶位上均坐着安全员,随手接手车辆控制权。

  直到最近,真正的无驾驶人Robotaxi才开进了上海市区。7月下旬,上海发放了新一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包括小马智行在内的5个联合体、8家企业获颁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证。

  戴敦峰表示:“我们计划在今年内实现千台车的规模,这些车辆会投放在北上广深的运营区域。接下来,随着上海市浦东新区运营范围的逐步扩大,更多市民朋友能够体验到无人驾驶出行。”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礼腾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Robotaxi作为无人驾驶技术落地的核心场景,正迎来全世界内的爆发式增长。据测算,中国市场规模有望从2025年的5400万美元增长至2035年的47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超60%,车队规模将突破190万辆,覆盖主要一线城市。政策层面,中国通过发放超1.6万张测试牌照、开放3.2万公里测试道路,并开展全无人驾驶商业化试点,为Robotaxi落地提供了关键支持。

  另有业内的人表示,新一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的正式落地,标志着上海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迈入常态化、规模化新阶段。这将逐步推动L4级无人驾驶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我国在全球无人驾驶商业化竞赛中又迈出了积极一步。

  与数据咨询服务联席主管合伙人陈剑光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无人驾驶、智能物流预计在未来5—10年内将进入大规模落地阶段,这可能会对行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车企需将无人驾驶系统深度融入车辆制造,平衡性能与成本。此外,要避免单打独斗,车企需与无人驾驶企业、出行平台建立合作生态。”陈礼腾说,从更高的维度上看,无人驾驶事故责任界定有待法律明确,

  体系尚处早期。车路协同、高精地图更新等基础设施也依赖政府与企业协同推进。上海作为全国最早发布实施“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地方性法规的城市之一,正积极扩大先发优势。7月26日发布的《上海高级别无人驾驶引领区“模速智行”行动计划》明确,到2027年,实现L4级无人驾驶载客突破600万人次,开放道路超5000公里,具备L2和L3功能的新车占比超90%。到2027年基本建成全球领先的高级别无人驾驶引领区。

  其中提出,为打造高级别无人驾驶引领区,上海将有序扩大无人驾驶的开放区域,实现浦东新区全域开放,同步推动奉贤区、闵行区等区域开放。此外,上海还将推动500辆数据采集网约车落地运行,并建立无人驾驶大模型评测体系,实现端到端智能驾驶模型的量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