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发力 靶向招引“新质”好项目 扬州经开区这样“三连进”

  • 来源:企鹅电竞电脑版网址
  • 发布时间:2025-03-04 21:50:06
  • 型号:向新发力 靶向招引“新质”好项目 扬州经开区这样“三连进”
  • 产品类别:户外常规屏

位列第70名,较上年度前进14位。日前,商务部完成2024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

  位列第70名,较上年度前进14位。日前,商务部完成2024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工作,结果显示,扬州经开区在229家国家级经开区中排名和进位均创新高。

  翻开近三年国家级经开区“国考”成绩单,继进位8位、71位之后,扬州经开区再次交上“高分答卷”。

  在全国国家级经开区中,论开发面积,扬州经开区属于“小身板”。面对风起云涌的发展大潮,扬州经开区实现“三连进”的“密钥”是什么?市委常委、扬州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张利说,要始终把“争第一、创唯一”作为园区发展的目标定位和工作标准,坚持“紧扣产业核心、强化科学技术创新”两条主线不动摇,推动“六个迈上新台阶”,以新的发展实绩“勇挑大梁”,为全市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一只只机械臂舞动翻飞,上百台AGV小车穿梭往来;一块块光伏电池片从先进生产设备中似水一样“流出”……在扬州阿特斯太阳能电池有限公司的电池生产车间,24条生产线GW。

  阿特斯光储全产业链项目总投资150亿元,是扬州经开区招引的列省重大项目之一。自落户以来,项目建设一直长按“快进键”:一期TOPCon电池片生产线GW光伏新材料主体厂房已建成,进入试生产阶段;三期项目完全达产后,预计年销售可达600亿元,将成为集电池片、组件、储能于一体的“超级工厂”,引领经开区和全市新能源产业“繁花盛开”,成为工业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在扬州经开区《推动实现六个“迈上新台阶”的实施方案》中,产业建设是“头版头条”,确定发展新能源、新型显示等主导产业,做强高端汽车零部件、高档轻工、高端智能制造等优势产业,加快布局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两主多强”现代化产业体系。

  谋定而后动。聚焦“两主多强”、强链补链延链的“产业白皮书”也成为扬州经开区“追新求质”招引项目的“工作手册”。为着力招引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高,带动力强的大项目、“新”项目、好项目,赋能产业提档升级的招商引资热潮持续精彩上演。

  为了提升招引项目的“战斗力”和精准度,扬州经开区按公司化、社会化、市场化路径成立招商集团,构建起动能十足的以招商集团为“主力军”,相关部门、乡镇和园区为“突击队”的专业招商队伍。实施“招商引资2.0版”,以“军令状”的责任形式和动真碰硬的考核办法,“倒逼”招商人员施展驻点招商、委托招商、资本招商、平台招商、链主招商等“十八般武艺”,紧盯产业最前沿,马不停蹄奔赴北上广、港澳台和欧美、日韩等资本集聚地,靶向发力、精确招引。

  钙钛矿作为新一代能源技术,凭借效率高、成本低、耗能少等优势,正引领着光伏电池技术变革的新潮流。扬州经开区招商集团成立专班,当起了“研究员”,对这一新技术、新产业“解剖麻雀”般梳理出发力点,最终锁定了头部企业帝优精密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并成功签约德沪钙钛矿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0亿元,主要从事精密涂膜设备、真空蒸镀设备、激光设备、半导体干燥设备、钙钛矿电池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打造全球首个覆盖不同技术路线的钙钛矿光伏电池单结和叠层的百兆瓦级中试量产公共平台,引领中国钙钛矿上游核心设备及其零部件的真正国产化。去年底,该产业园正式开园,成为扬州经开区新能源产业抢占未来市场制高点的主力军。

  一支支精干小分队全面出击,一场场招商活动好戏连台,一个个项目签约捷报频传……仅去年,扬州经开区新签约骏驰通、国宇电子等亿元以上先进制造业项目127个,进一步拉长增粗“两主多强”产业链。

  随着一批百亿级、50亿级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先后落地,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或“单项冠军”集聚,扬州经开区主导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未来产业发力起势。

  日前,川奇光电公司“新一代基于OTFT的超性能彩色电子纸关键技术研发”获得“2024年省前沿技术研发计划项目资金”。

  作为扬州经开区新型显示产业的“链主”企业,川奇光电研发生产的电子纸产品占全球市场的95%以上,成为亚马逊、索尼、夏普、华为、小米、科大讯飞等国内外行业龙头的合作伙伴,牢牢掌握着全球电子墨水显示屏的“话语权”。去年,该公司又投资30亿元新建高端展示产业园项目,新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年产7000吨光学膜、720万片电子纸母片及4320万片电子纸,成为世界第一座能生产大于42寸电子纸的模组厂。“全年公司开票销售有望超过45亿元。”川奇光电(扬州)厂长刘书延说。

  这是扬州经开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经开制造”迈向“经开智造”的生动缩影。

  科学技术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扬州经开区牢牢抓住企业创新主体,先后制定出台《科技产业白皮书》《科创10条》升级版、《高新技术企业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以“无形之手”和“真金白银”,激励企业尤其是行业领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导更多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向企业集聚,让科技创新“核心变量”成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以G328科创走廊为原点,加快布局“一廊四核”科创集聚区,先后共建或引进国家级光电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半导体研究中心、国汽轻量化研究院等多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打造“零距离科创服务圈”,提供点对点、面对面的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

  优化“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孵化链条,构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和独角兽企业”三库培育联动机制,鼓励企业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创新,形成细分领域具有领先地位的原创性技术;

  通过建立科创产业基金、建设人才公寓、发放“英才卡”等,打造以人为本、近悦远来的良好生态,引来“金凤凰”、集聚“第一资源”;

  实施“双碳”战略,推进“实数融合”,开展“智改数转网联”行动,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相继建成,赋能企业和产业转型升级……

  氢能是国家前瞻布局的重要未来产业,也是扬州集中攻坚突破的13条新兴产业链之一。总投资10亿元的天合元氢项目落户后,新建国内氢能行业第一条实现自动化的产线。同时,致力氢能技术开发和产业链延伸,扬州经开区当起“科技红娘”,与江苏天合元氢科技有限公司、扬州大学三方联手,合作成立氢能产业研究院,厂房与“实验室”同步建设,合力打造集产、学、研、检于一体,全球产能最大的电解水制氢设备生产基地。去年10月,项目投产,形成年产1.5GW电解水制氢系统设备的生产能力。

  作为全市首家零碳工厂,扬州晶澳基地率先搭建了高效能源站和节能改造、余热回收、绿色降碳控制等系统,年发电量约2200万度,年减少碳排放约1.25万吨。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一系列“组合拳”让新质生产力迸发出澎湃新动能:乾照光电研制的砷化镓空间太阳能电池外延片已广泛应用于太空飞行器;晶澳太阳能的N型太阳能电池片转化效率突破26%;川奇光电低蓝光彩色电子纸荣获全球独家专利技术;国宇电子车规级大功率二极管芯片打破国内同类产品依赖进口的局面……一批批自主研发的技术创新成果,一个个企业向“数”出发、凭“智”转身,为扬州经开区产业“平原”迈向“高原”插上了“隐形的翅膀”。

  随之而来的是,全省首批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先行先试区、首批省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等“金字招牌”被扬州经开区“收入囊中”。

  今年1月3日,由上海骏驰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50亿元的骏驰通高端柔性项目开工,将在扬州经开区打造超薄高频柔性覆铜板智能制造基地。

  作为扬州经开区今年实施的重点项目,也是新年以来全市首个开工建设的投资体量最大的项目,骏驰通高端柔性项目从接触、洽谈到签约、开工,用时不足100天,再次创下项目建设的“经开速度”。“这里的产业配套等硬件是关键。”上海骏驰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厚勋说,“营商环境”更是“赢商环境”,扬州经开区乃至扬州的服务意识非常强,必须点赞。

  近年来,一批重点项目的签约开工、竣工投产,见证了服务项目建设的“经开效率”——

  晶澳高效光伏电池及组件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其中一期总投资60亿元的6GW电池和6GW组件生产线月底即竣工投产,用时约6个月;

  天合新能源产业项目,8天完成主厂房土方开挖、14天完成基础承台施工,49天完成钢结构主体结构施工,60天全面完成主要厂房,83天进入机电与装饰装修,128天首批生产设备进场,150天项目整体基本完工,180天实现产品下线;

  这一切的背后,是扬州经开区人将“一切围绕企业转、一切围绕项目干”作为“行动指南”,以快开工、快建设、快竣工、快投产为结果导向和唯一标准,构建了“专业化、个性化”的全方位、全周期、全流程服务链,赋能项目建设以最快速度释放产能。

  行政审批是营商环境的“风向标”和“晴雨表”。扬州经开区用好改革“关键一着”,打造全市首个“免证园区”,进一步完善“容缺受理”审批新模式,实施重点项目预审机制,推行“一网通办”,推动项目“五证联发”“拿地即开工”渐成常态。

  深入推进“三重”挂钩、“四上”走访等制度机制,推行“一线工作法”,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亲任“项目经理”,为所有重点项目配备“帮办员”“服务专员”,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会商会办、第一时间予以解决,24小时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

  出台实施《项目服务白皮书》“1.0版”“2.0版”,内容涉及项目从落地、开工到竣工、投产全过程的51个主要服务事项、241个工作环节,明确了办事流程、规定时限、职责分工等内容,让企业享受“五星级”服务。

  去年9月,扬州经开区创新推出的“云勘验”模式,荣获“2024年度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百佳案例”,通过“云勘验”,工程建设项目涉审勘查一次通过率近100%,等待勘查时间缩短至1天以内,平均勘验时长约20分钟。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有求必应、有应必果,没有了后顾之忧,企业就能一心一意抓发展了。”美德莱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祁建忠说。

  树高千尺,根在沃土。在优渥营商环境的加持下,扬州经开区在建项目拉满了“进度条”、跑出了“加速度”。去年,全区工业重点项目“新开工”28个,完成率104%;10亿元以上项目“新开工”6个,完成率100%;“新竣工”39个,完成率105%;“新达产”25个;全年完成工业开票销售1381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117亿元。